搭建一个小众分享讨论社区

我想搭建一个小众的分享讨论的站点,类似Hacker News

缘起

我使用Google Reader订阅了很多的博客的RSS源,每天会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文章,有些文章我想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讨论,此前一直分享到人人上面,但是很少有回应,这种感觉很不爽。

使用Hacker News一段时间,勉强可以阅读上面的帖子与评论,但是蹩脚的英文使得交流十分困难,尝试评论了几次,结果被他人给“踩”了下去,积分也一直是负的(有点打击的说)。

于是,我尝试找寻中文的类似Hacker News的互动社区,但是目前没有找到喜欢的站点。国内的较为知名的社会化分享站点如鲜果热文豆瓣9点,面向群体为普通大众和文艺青年,内容偏娱乐与文艺。抽屉我烧网的这种中文Digg类的站点的内容与氛围我就更加不喜欢。

在知乎上提问,Yeming Zhang推荐cnBetaSolidot。我曾经GR订阅过cnBeta,但是因其不是全文输出且与博客 园新闻的性质差不多,就退订了。Solidot目前还在订阅中,每天会查看一下其更新的内容,但是感兴趣的话题比较少,偶尔会点开仔细阅读下,但很少看评论。考虑到自己好像还没有深入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的经历,于是计划尝试一下——cnBeta这种资讯类的站点被我过滤掉了,我注册了个Solidot帐号,今天投递帖子的时候,发现投递的内容是需要审核的,有些不爽,但是还会坚持一段时间。

Pligg

很早就有搭建一个分享讨论社区的想法,此前的计划是:成为一个Hacker News的资深用户,熟悉Hacker News的细节,clone一个Hacker News,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技术水平。但是这个项目的优先级很低,因为还有很多其他更重要或更感兴趣的事情要做,于是就一直搁置在那里。

这几天,我意识到为什么不使用现有的开源产品来搭建一个呢?没有必要什么都要自己敲代码来完成,那样也太没效率了。于是就搜索了下,结果有DriggHetaruPliggPHPDug等。Drigg的站点无法访问;PHPDug以前使用过,但是感觉不好,也没有后续开发;Hetaru是初次接触,放弃;Pligg很九从JobsDigg知晓,并研究过部分代码。通过一些比较,我最终选择了Pligg。

Pligg的简单介绍:

Pligg,最灵活的类似Digg的Web2.0 CMS系统!网页设计师可以使用Pligg做他(她)想做的任何事情。稍微懂一些PHP和Mysql的知识即可安装Pligg。如果需要修改和管理 Pligg,可能有点难度。对于精通Web开发语言的朋友,Pligg是一个定制化非常强的CMS系统。—— via Anson Ho

这两天研究了下Pligg的使用,基本了解了Pligg的内容类型、后台管理选项以及主题开发的知识。感觉Pligg的默认主题的内容组织很糟糕,如果能够很好的组织一下,内容的呈递效果将会更好。但是我那蹩脚的CSS知识使得自己现在不能很好地实现设想的形式,决定初次搭建的时候先使用Pligg的默认模版,之后在进行新的主题的开发并进行更换。还想到,如果可能,可以在Pligg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开发工作,发布一个基于Pligg的开源项目分支,并借机深入研究下Pligg的整体架构提升自己的技能。当然目前仅仅是设想,会不会进一步实现将根据接下来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下一步行动(Next Action)

1. 尝试去GR订阅的文章的来源处与作者以及其他参与评论的人进行互动。

2. 继续学习Pligg的操作与配置,捣鼓一下自己的想法,构思站点的内容。

3. 购买域名和托管空间,将站点搭建起来,并邀请一些朋友参与进来。

4. 了解Pligg模版开发的知识,设计并开发一个新的Pligg主题,替换掉默认的主题。

PS:学好英语才是正途。周二去给“实名制”充值,在电梯里遇到几个留学生,其中一哥们看到我T恤上的英文单词便尝试和我交流一下,但是我悲催的没有听懂。

PPS:知乎邀请码还有两枚,我周遭的同学愣是没有感兴趣的,有人想要的话请到“淘来换”上购买,收入将捐赠给某个公益基金。

Gonna Sailing ;-)
==END==

由news:yc想开去

今天Hacker News置顶的链接是“news:yc”,一个iPhone App,用来阅读Hacker News的。该App几乎具有Hacker News站点所有的功能,如阅读热门链接、投票、评论等,还整合了Instapaper。news:yc创建者是一个美国高中生。

刺激我的是“创建者是一个美国高中生”,每当看到他人创建了一个App或一个站点,我就会对自己有些许的不满意,我创造的产品在哪里呢?我什么时候能够将自己的产品拿出来供他人使用呢?我为什么就不能够做到专注地完成一个优秀的产品呢?

No chance for interludes or pauses or moments where you build up for the big finish. If the passerby doesn’t stop, it’s all for nought. — Seth Godin(Busker’s dilemma)

Seth Godin这句话和前一段时间《黑客与画家》中Paul Graham的说法是一致的。因为我的一些做法,现在的我就是什么都没有获得。有的只是在看到他人完成了产品时的羡慕。

我想获得一些东西——荣誉感、认同感、激情、金钱等等,我想通过自己创造的产品来获得这些东西。但是我夫的一些行为却是在给自己设限,妨碍自己去实现它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应该积极的接受《黑客与画家》等传达的想法,快速创造并推出我的产品。

下面是我想对自己说的一些话:

没有使用VPS搭建过服务器,不熟悉Ubuntu Server,不知道怎么搭建一个安全的站点,不知道怎样的结构才是一个好的结构,……这些统统都扔掉。大胆地去做,去尝试,去学习,没有谁能够一下子就学会这些东西,但是如果你连尝试都不愿意的话,你永远都不可能学会这些东西。不要说现在没有时间,你每天浪费的大量的时间完全可以压缩过来做这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行动起来,将自己开个头的产品坚持做下去,然后快速地推出来。

Do it!

Gonna Sailing ;-)
==END==

我的Google Reader体验01

今天在我的Google Reader中看到一篇关于Google Reader的文章,该文章介绍了几个更好的使用Google Reader的小技巧。有些是我经常使用的,如文件夹(Folder)和标签(Tag)功能,快捷键(Shortcuts)操作;有些是我曾体验过但没深入了解的,如趋势(Trends);还有些是我初次接触到的,如Next小书签(booklet)。结合文章的描述,逐一体验了下那些对我来说新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另一些新功能,感觉很不错。这个过程中唯一有些不爽的是:由于某些原因,Google Reader不能够时刻正常访问。

我的Google Reader中订阅了100多个博客,如果不使用Google Reader而是逐个去访问它们,也太耗费精力了。订阅到Google Reader后,我只用打开Google Reader一个站点就可以了,Google Reader可以帮我定期扫描博客的更新,极大程度的方便了我,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当然有些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看到针对这些文章的精彩的评论了。

由于订阅的源过多,有些源每天还会更新大量的文章,聚集在一起后,将是个很大的量。刚开始,我不知道取舍,同时还想每天清空所有更新的条目,结果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过了一段时间后,反思了下,发现这样每天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效果,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真正有用的没有多少,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就更少了——忙于清空,哪来时间思考。

在看了月光博客等一些关于Google Reader的使用技巧的文章后,我开始清理自己的订阅源。删除了一批,剩余的使用文件夹和标签进行归类,并对它们进行了重要性划分,查看更新的时候,会根据重要程度按照文件夹进行查看。也不再一味的坚持每天要清空所有的未读条目,现在看到1000+未读时已经没有丝毫焦躁的感觉了。在查看更新时,首先会快速地浏览所有的条目,对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加“星”,然后再逐条阅读这些加“星”的条目。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清理一下Google Reader的未读条目,有时只是简单的“全部标为已读”,这种感觉还不错。

但是,现有的习惯也有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即使自己进行了初次过滤,由于总量很大,还是有不少条目需要阅读,而自己并不能分配充足的时间逐条看完,于是这些内容积压起来,一段时间后,量还挺大的;2. 由于阅读英文的成本较高,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于是就本能的逃避阅读它们,虽然我认为它们很有价值,但是却阅读的量却十分地少,久而久之,就更少看了。今天在看了我的Google趋势(Trend)数据后,我意识到我应该投入一些时间去耐心地读一读这些优秀的文章,否则就没有必要订阅它们,还不如取消订阅呢。

前一段时间,我还意识到,只单纯地追逐最新的文章并不是很好的做法,有些优秀的博客值得自己花时间去更多的阅读,特别是那些“老”的文章,目前已选定了几个要深入阅读的博客,但是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以上就是我使用Google Reader的一些经历与想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将着手改进自己使用Google Reader的习惯,让自己能够更好的使用这个工具。

PS:自5.1会学校一趟之后,就没发布新的博文了,前几天也写了一些,但是没有完成,现在停留在草稿箱中。发现如果自己不能一口气完成,就会一直拖延下去。

PPS:有时我也会想在这个博客该写些什么内容呢?不想太技术化,偶尔写些自己的碎碎念是个不错的想法。同时近来我的更新频率十分低,只因懒惰的原因。希望从这周起自己能够坚持更新,初步定为每周2篇,一篇技术贴,一篇碎碎念。

PPPS:如果你偶尔路过这里,请通过评论留下足迹,你的评论将激励我更有激情地坚持下去,就像前一段时间我迷恋Google统计中每天的博客访问量一样。

Gonna Sailing ;-)
==END==

内容转移

这篇文章翻译自Fred Wilson的博文Content Shifting,水平有限,见谅!

—-

在昨天关于SoundCloud的文章中,我从@Daryn那获得了如下评论

对于音频文件我依然遇到类似的情形。我曾经对自己说,“酷,Fred发布了一个新的播客,我有空应该听一下。”是否有一个应用,能够像Instapaper或者Boxee小书签一样帮助我将播客保存下来,等我有空在听呢?

我的回复如下:

这要看你最终想在什么样的设备上处理它们?Sonos房间音乐系统?iPhone或Android?还是平板电脑?

当你使用Instapaper或Boxee Watch Later这样的服务的时候,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你希望能够将内容转移到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

昨天,我在SoundCloud上发现了让人惊叹的艺术家James Vincent McMorrow。这里是他的新专辑——Early In The Morning。我立即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聆听了它,但我十分想在自己的Sonos系统上享受它。

昨晚,我看了Black Keys表演的“周末夜现场”(SNL)。我在YouTube上发现了这个视频,然后将它发送到Boxee,这样我就能在大屏幕上观看它了。

昨天下午,我在车里收听Sirius XMU电台,发现了一些不错的音乐,我想要一种简单的方式将它们转移到我的私人电台fredwilson.fm中。

昨天,我在TechCrunch/Scribd上看到了美国司法部(DOJ)呈递给Twitter的关于Wikileaks的法院命令。我想在iPad上得到这篇文档,那样我就能够在家里的沙发上阅读它了。

你已经获得了这个想法。随着设备种类和内容格式迅速地增长,且它们都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内容转移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大的市场和一个真正的热点领域。

某些类型的内容转移实现起来十分容易,如在手机或平板上获得一个网页,不需要任何魔法,Instapaper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另一些类型的内容转移就十分得困难了。如将一首歌从Sirius XMU电台转移到fredwilson.fm就不简单;让SoundCloud在Sonos上播放也不简单,就像Matt Galligan在那篇文章说的那样需要一个开放的Sonos平台。

我认为这是创业者们的一个机会。在一些情况下,内容转移将是一个大点的平台的杀手级功能,如Boxee的“待会看”功能。在另一些情况下,内容转移将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像Instapaper一样

但我确信人们希望从发现型的设备(笔记本、卫星电台等)上转移内容到消费型的设备(平板电脑、Sonos等)上。同时我确信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能够看到这种转移将会越来越简单。

via A VC

参考:
Black Keys 乔纳斯兄弟
SNL Saturday Night Live 美国的一个综艺节目
Sonos 无线房间音乐系统
Sirius XMU 一个音乐电台

Gonna Sailing ;-)
==END==

我为什么写博客?该怎样写?

刚刚删除了我的几篇草稿,有的较短,有的较长,按照今天的想法,感觉都没有写下去的必要,于是就都删除了。

完美主义者?

前几天和公司的同事聊天,他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许确实是吧。

写一篇博文的时候,有时可能会花费很久的时间,修改好多次,但是最终觉得还是不够好,于是就存为草稿,然后像刚刚那样删掉草稿;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回想自己今天在工作的时候,又花费了多少时间浏览网页,没有努力工作,实际上可能确实完成了些东西;完成一个项目后,回想自己在项目的过程中的种种,会想如果我能够意识到这些,我的项目应该会做的更好;……

就拿这两天写的一篇对于自己现在做的项目—丁香问答—的一些看法的邮件,改了三遍,最后的版本的有些小节只包含一些零散的东西,但还是发送出去了,因为我知道按照我现在的水准,不可能在短的时间里做的再好了。

我为什么写博客?

有很多的原因,如有时我会有写东西的欲望,记录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想象有很多人喜欢我的博客等等。还有一件事,因为看到Seth Godin的一篇博文——”The only possible response…“,内容只有一个词——”isn’t“。我想我为什么就不能写点什么呢?

尝试过不少博客平台,如Blog.com, WordPress.com, 网易博客,人人日志等等,零零散散的写过一些,但是感觉都不是很好,感觉不属于自己的,于是我就搭建了自己的独立的博客,也是就现在的这个。

我该如何写博客呢?

虽然计划定期更新一些文章,但是现在自己的Zim笔记软件里存了一些草稿,也不完善,也就不好意思发布。

现在看了我应该改改自己的习惯了,目前的这种状态并不能保证我规律地更西自己的博客。突然想到Fenng在曾说过的话,是关于项目文档的,我说我会在自己的Zim笔记中记录草稿,然后过一段时间更新到公司内部的分享平台上。Fenng说应该直接写在平台上,他是对的,我真的应该改改写惯了。

当然质量还是要保证的,但是效率要高一些。

Gonna Sailing ;-)
==END==

 

我对待项目的两种方式

当你有个想法后,开始一个项目,你会怎样做呢?

对待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老方式和一个新方式。

以前的处理方式

  1. 从生活中产生了一个想法
  2. 思考,添加更多的功能
  3. 设计,简单的组织一下结构
  4. 开始开发
  5. 开始了一个模块
  6. 思考怎样才是做这个模块最佳的实践呢
  7. 查找资料,寻求最佳实践,但总感觉当前使用的方法不是最好的
  8. 继续寻找着
  9. 对项目失去了兴趣
  10. 项目烂尾
  11. 一段时间后,感觉此前的做法太烂了,全部丢掉,重新开始
  12. 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的处理方式

  1. 从生活中产生一个想法
  2. 这是我想要的吗
  3. 最简单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4. 设计,简单的组织一下结构
  5. 开始开发
  6. 开始一个模块
  7. 快速的完成这个模块
  8. 该模块基本可用
  9. 开始下一个模块
  10. 完成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项目
  11. 逐步完善各个模块
  12. 完成一个相对健壮和完善的项目
  13. 添加其他的功能

当你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我当前最重要的目标是做出一个产品,你呢?

Gonna Sailing ;-)
==END==

开火,调整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要搞得这么复杂?…”

昨晚被Fenng说了一通,是的,为什么要那么复杂呢?
… 略去自己的借口 …

确实没有必要搞的那么复杂,项目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当前的资源做好权衡。

不要去做一些无用的思考,并用这些思考的结果来麻痹自己。

其实你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快速的行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快速行动,否则你可能就不会采取行动了。

开火,调整!

PS:终于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此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假想一直拖着。昨晚在看完Fenng的邮件后,决定尝试一下,发现原来就是这么简单,我又一次因为自己的假想的困难而拖延。而同时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快速行动带来的那种让人激动的快感…

Gonna Sailing ;-)
==END==